📰 新生兒罕病「羊膜帶症候群」 醫學資訊與香港支援一覽
📌 羊膜帶症候群(Amniotic Band Syndrome, ABS)係一種罕見但影響深遠嘅先天性疾病,主要喺胎兒發育期間因羊膜破裂形成纖維帶,導致肢體或器官異常。
雖然發病率唔高,但對新手父母而言,面對突如其來嘅診斷,往往感到徬徨無助。本文綜合醫學期刊、臨床醫師觀察同香港本地資源,幫助大家全面了解呢個病症。
🧬羊膜帶症候群係乜嘢?
- 定義:根據《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會刊》1999年嘅病例報告,羊膜帶症候群係由子宮內羊膜破裂,形成纖維帶纏繞胎兒肢體或器官,導致發育異常[1]📚。
- 常見影響:包括手指或腳趾缺損、環狀壓痕、兔唇、顎裂、腹部畸形等[1]📚。
- 發生率:文獻指出發病率介乎於 1/1,200 至 1/15,000,屬偶發性,唔係遺傳病或父母行為引起[1][2]📚。
- 臨床觀察發現:有研究指出,雙胞胎中可能只有一個寶寶受影響,另一個完全正常,顯示羊膜帶嘅隨機性[1]📚。
🩺點解超音波未必查得到?
- 常規檢查局限:香港產檢超音波主要檢查胎兒主要器官(如心臟、腦部),肢體細節未必詳細檢查[2]📚。
- 高層次超音波:根據《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會刊》1999年報告,高層次超音波或可發現羊膜帶或肢體異常,但唔一定保證完全發現,因羊膜帶可能喺懷孕後期先出現[1]📚。
- 臨床觀察: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喺2021年臨床隨筆提到,羊膜帶出現唔代表一定會有症候群,需詳細評估[2]📚。
💪治療同復健有咩選擇?
- 醫療介入:根據《外科研究與新技术》2016年個案分析,輕微者可觀察,嚴重者需接受小兒骨科或整形外科手術,例如修復肢體或使用義肢[4]📚。
- 早期療育: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建議,透過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有助小朋友適應同提升功能[5]📚。
- 香港資源:香港衞生署提供「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幫助有特殊需要嘅小朋友安排評估同復健[6]📚。
- 成功案例:台北榮民總醫院2017年成功透過骨科手術改善一名受羊膜帶影響小朋友嘅功能,提升生活質素[7]📚。
🧡父母嘅心理支持點搵?
- 心理壓力:研究顯示,父母面對罕病時,特別係初生嬰兒有畸形,會經歷強烈自責同情緒波動[3]📚。
- 專業支援: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指出,心理諮商同家庭輔導有助父母調適心情[5]📚。
- 香港支援機構:
- 🧠 香港心理衞生會:提供心理輔導、社區支援、日間訓練等服務,宗旨係推廣全民精神健康。支援熱線(2528 0163)。詳情可瀏覽 mhahk.org.hk[4]📚。
- 📞 香港撒瑪利亞會:設有 24 小時情緒支援熱線(2389 2222)、英語熱線(2389 2223)及WhatsApp 支援(5779 7356)。詳情可瀏覽 sbhk.org.hk[1]📚。
- 社群力量:加入香港罕見疾病聯盟(HKARD)等互助小組,與其他父母分享經驗,互相扶持[9]📚。
🌱點樣同小朋友解釋同埋幫佢成長?
- 建立自信:醫學文獻建議,父母可用正向方式同小朋友討論佢嘅獨特性,幫佢建立自信[3]📚。
- 學校支援:家長可與學校特殊教育需要(SEN)統籌員合作,確保小朋友喺學習同社交上得到支援[6]📚。
- 正向例子: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分享一名7歲小朋友雖患罕病,但透過家人同醫療支援,活潑開朗,證明愛同包容係最大力量[5]📚。
📍香港父母點搵資源?
- 醫療資源:香港公立醫院如瑪麗醫院、伊利沙伯醫院設有小兒骨科及遺傳科門診,提供專業評估同治療[6]📚。
- 社福支援:香港罕見疾病聯盟同社會福利署提供資訊及補助,幫助罕病家庭減輕經濟壓力[9]📚。
- 熱線求助:
- 香港撒瑪利亞會:2389 2222
- 香港心理衞生會:2528 0163
🧑🍼真實故事:一萬分之一的現實
- 媽媽 Shelly 的心聲:2025年2月,網民 shelly__0115 喺 Threads 分享自己初為人母時面對羊膜帶症候群嘅震撼經歷。佢表示:「新生命的誕生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我的世界在一夕之間變了樣。一萬分之一的機率,在我們身上發生了。」弟弟出生時右腳無腳趾,醫生解釋係羊膜帶纏繞導致發育不全,而一般健保超音波唔會檢查手腳,需高層次超音波先能發現[10]📚。
- 情緒低谷與自責:媽媽坦言自己無做高層次超音波,感到自責:「我想我會後悔一輩子。」初期甚至唔敢幫弟弟換尿片,怕面對事實。佢形容:「第一次餵奶看到弟弟時還是忍不住哭了。」
- 逐步走出陰霾:經過一週情緒低潮,媽媽慢慢走出來,感謝家人、朋友、月中遇到嘅好媽咪,以及自己:「雖然難免會想到,但我會勇於面對。未來有更多的挑戰,相信我們會有更多的愛與包容耐心,帶孩子們看見這世界的美好。」

👣同路人回應:身體差異背後的勇氣與愛
🩴 lllin_.99:小腳腳也可以很可愛
「發現同胞了!」網民 lllin_.99 表示自己雖然有腳趾,但因為腳 型特殊,穿唔到人字拖或某啲涼鞋。不過佢從未被歧視,反而因家人稱呼為「可愛小腳」而感到自豪:「只要家裡有給小孩足夠的溫暖,我相信小朋友都不會心理不舒服的!」
✨ ahua1981:魔法棒女孩的自信
網民 ahua1981 分享女兒天生多一指,家人稱之為「魔法棒」。佢喺幼兒園前就同女兒討論:「妳會擔心同學因為妳的魔法棒不喜歡妳嗎?」女兒回答:「不會呀,我喜歡我自己!」如今升上小學,她依然覺得自己「多一指手指很酷」📚。
💪 helieg_5.14:短指症者的自我認同
「我愛它,因為它讓我覺得正是這樣的自己,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網民 helieg_5.14 從小因短指症被嘲笑「冇路用的手指」,但佢選擇接納自己,並以此為力量來源📚。
🫂 yumi_0.0y:左手異常的家庭故事
網民 yumi_0.0y 分享姊姊兒子出生時左手異常,雖然有照高層次超音波,但未能發現異狀。孩子係雙方家庭第一個小朋友,成長路上跌跌撞撞,但家人選擇正向面對:「做家長的一定要用正確正向的方式來幫助孩子!」佢希望自己嘅故事能畀其他父母一點勇氣📚




同路人回應:身體差異背後的勇氣與愛。(資料來源:社交平台)
🫶 每個生命一直都被細心守護
面對羊膜帶症候群,父母可能會感到迷惘、焦慮,甚至自責。但正如好多真實故事所展示——愛、包容同勇氣,足以化解不安,照亮前路。👣💖
無論揀邊一種方式,最重要係保持知情、冷靜同積極面對。如有疑問,記得問醫生,了解最適合你同寶寶嘅選擇。🩺
每個小朋友都係獨一無二嘅存在,而你嘅陪伴,就係佢最堅強嘅後盾。
想知更多高層次超音波, 即睇5 news: 🩺 胎兒檢查升級版!高層次超音波全面解構:香港服務+收費+安全性一次睇清
重要事項:本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參考,不涉及明示及/或暗示有關疾病及/或醫療的任何建議。使用任何藥物及/或補充劑前,必須先向您的專業醫護人員充分咨詢。
以上學術研究來源: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025)。《主頁》。https://sbhk.org.hk
- 蘇怡寧(2021)。《關於羊膜帶》。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 吳建儀等(1999)。《從醫療糾紛案例學習疾病與法律(二):羊膜帶症候群–最高法院101年度臺上字第834號民事裁定評釋》。國家圖書館期刊篇目。
- 香港心理衞生會(2025)。《機構簡介》。https://www.mhahk.org.hk
-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2021)。《家族同心 勇於面對罕病》。
- 香港衞生署(2023)。《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https://www.dh.gov.hk/tc_chi/main/main_casp/main_casp.html
- 台北榮民總醫院(2017)。《斷開上帝的腳鐐 米其林寶寶獲新生》。
- 香港心理衞生會(2023)。《心理健康服務》。https://www.mhahk.org.hk
-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2023)。《罕病家庭支援》。https://www.hkard.org
- Threads 網民 shelly__0115(2025年2月22日)。《羊膜帶症候群親身分享》。https://www.threads.net/@shelly__0115/post/DGX_JhkSY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