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上班公司|每日30蚊「返工」 杭州爆紅

最近內地網絡熱爆一個超新奇服務——「假裝上班公司」🔥。用戶每日只需畀30蚊人民幣,就可以喺模擬辦公室環境「返工」,有晒工位、高速Wi-Fi、會議室,仲有「老細」同「同事」陪你傾偈!呢個概念喺杭州濱江率先爆紅,唔少人都話:「咁都得?」🤯

假裝上班公司|每日30蚊「返工」 杭州爆紅
假裝上班公司|每日30蚊「返工」 杭州爆紅。(通義千問AI製圖)

BBC中文記者常思穎喺報導中指出,呢種「付費返工」模式,係中國年輕人喺經濟轉型、就業低迷下,對職場環境嘅一種抵抗同探索[1]📚。

🧠 邊啲人會去「假裝返工」?

根據深圳衛視報導[2]📚,呢類公司主要吸引以下三大類人:

👩‍🎓 1. 求職中嘅後生仔女

  • 搵緊工但未有著落,唔想畀屋企人擔心
  • 上載「返工照」去IG/小紅書,扮有工開,避開長輩盤問🙈
  • 幫自己建立生活規律,唔會日日hea住過

💻 2. 自由職業者/創業中人士

  • 想搵個安靜地方做嘢,唔想喺咖啡店畀人吵
  • 成本低,環境又專業,性價比高到爆💯

🧪 3. 對職場生活好奇嘅人

  • 想試下「朝九晚五」係咩玩法
  • 減少社交孤獨感,搵返少少歸屬感🫂

BBC報導提到,30歲嘅周先生創業失敗後,選擇喺東莞一間「假裝上班公司」每日畀30蚊返工,佢話:「有種一群人一齊走嘅感覺」[1]📚。

🔍 背後反映咗啲乜?

📉 年輕人壓力爆燈

根據《中國青年報》2024年調查,超過45%應屆畢業生話「搵工難」係最大壓力來源[3]📚。中國教育部數據亦顯示,2025年畢業生人數預計達1,222萬人,再創新高[1]📚。

🧘‍♂️ 心理慰藉定逃避現實?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李宏志教授話:「模擬職場環境可以短期舒緩焦慮,但唔應成為長期依賴」[4]📚。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長項飆指出,「假裝上班」係年輕人透過自我嘲諷,反抗職場加班文化同社會主流價值觀。「佢哋想抽離主流,但又唔夠自信直接反抗,所以用自我矮化方式探索新方向」[1]📚。

🏢 商業模式 vs 社會責任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陳志明教授指出:「企業應該提供職業培訓、心理支援,而唔係淨係靠話題性吸客」[5]📚。

而「假裝上班公司」老闆「飛魚」就話:「我賣嘅唔係工位,而係唔做廢人嘅尊嚴」[1]📚。

🧑‍💼 真實體驗:唔係演戲,係搵返自己

周先生每日返「假裝上班公司」,唔使打卡、唔使加班,但佢會自律咁朝早返工,夜晚先走。佢話:「唔係為咗面子,而係真係想做嘢」。佢仲用AI工具寫爆文,研究跨境電商,仲話:「以後搵工都容易啲」[1]📚。

另一位用戶小文,因為學校要求實習證明,租咗工位「假裝返工」,實際上每日坐喺度寫網絡小說。佢話:「要假就假到底吧」[1]📚。

🗣️ 創新有趣,但唔好忘記初心

杭州「假裝上班無限公司」爆紅,唔止係一個搞笑商業點子,仲係一個反映年輕人職場焦慮嘅社會現象。雖然呢種模式可以短期幫人搵返生活節奏,但長遠而言,社會要正視就業問題,畀多啲實質支援💪。

「假裝返工」唔一定係逃避,有時只係一種自我療癒方式🧠。但最終,我哋都希望唔係靠「假裝」,而係真係有工返、有目標、有方向🚀。

資料來源:

[1] 中國一些年輕人為何「假裝上班」?- BBC News 中文,2025年7月7日https://youtube.com/shorts/lnBSO4jeQQM?si=5Nkybwg3M9Hhkaya

[2] 深圳衛視報導,《小紅書》新聞連結:https://xhslink.com/n/5epe5KlBKP
[3] 《中國青年報》2024年《畢業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
[4] 李宏志教授,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青年心理與職場適應研究》2023
[5] 陳志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共享經濟與青年就業模式分析》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