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生村|一便秘就冇Mood?😖教你7招做番「暢快人」!💩
便秘,係都市人常見但又唔容易開口討論嘅健康問題。根據世界腸胃病學組織(WGO)及香港衛生署嘅指引,便秘定義為一週排便少於三次,或糞便乾硬、排便困難[1][2]。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腸胃科專家 Dr. John DiBaise 亦曾表示,慢性便秘除咗令身體唔舒服,更會影響心理健康[3]。
🔎 便秘成因全圖表 🔬
以下係醫學界認可嘅常見便秘成因:
- 🥐 飲食缺纖維
Dr. DiBaise 強調,高度加工食品缺乏纖維,令腸道推動糞便能力降低,屬最常見成因之一[3]。根據《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22研究指出,亞洲城市居民平均纖維攝取量低於每日建議25克[4]。
高度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薯片、即食麵、香腸、餅乾、汽水、加工麵包、冷凍食品、糖果、能量棒、加糖乳酪等。
- 💧 飲水不足
香港中文大學腸胃病研究團隊發現,水份不足會令糞便變乾,腸道蠕動減慢,有如「蝸牛搬家」[5]。 - 🛋️ 缺乏運動
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表示,長期缺乏運動會令腹部肌肉及腸道活動力下降,引發便秘[6]。 - 😣 精神壓力或情緒波動
台灣振興醫院精神科醫生 Dr. 陳建志 認為壓力會影響腸道神經系統,自主神經失調係便秘誘因之一[7]。 - 💊 藥物副作用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指出,止痛藥(如鴉片類)、抗抑鬱藥及抗組織胺等常見藥物有機會引致腸道蠕動減慢[8]。 - 🕒 生活節奏打亂
根據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院研究,時差、旅行、或日夜顛倒都會干擾腸道生物鐘,導致排便不順[9]。 - ⚠️ 潛在健康問題
如腸易激綜合症(IBS)、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糖尿病,皆與便秘有高度關聯[10]。
🌈 醫學建議:改善便秘嘅七大方法 💪
1️⃣ 高纖飲食 🥗
- 美國腸胃病學會(AGA)建議每日攝取25-30克纖維,包括奇異果、蘋果、西蘭花等[11]。
- 一項由澳洲墨爾本大學發表於《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嘅研究證實,連續14日每日食兩個奇異果,有助顯著改善糞便形態同排便頻率[12]。
2️⃣ 飲足夠水 💦
- 根據香港衛生署建議,成人每日需攝取1.5至2公升水分((每杯250毫升計既6-8杯水),有助腸道保持濕潤,預防糞便變乾[2]。
3️⃣ 適量運動 🏃♀️
- NHS 建議每週做至少150分鐘中強度運動,例如快步行、瑜伽、太極,有助促進腸道蠕動[6]。
4️⃣ 培養固定排便習慣 ⏰
- 台北榮總醫院腸胃科提醒,每日固定時間如早餐後去廁所,有助訓練腸道生理時鐘,減少便意被抑制嘅情況[13]。
5️⃣ 益生菌補充 🦠
- 根據加拿大 McGill 大學 研究,益生菌(如乳酪、泡菜所含菌株)可改善腸道菌群,有助排便[14]。
- 選擇經臨床驗證嘅益生菌產品,效果更顯著。
6️⃣ 壓力管理 🧘
- 美國心理協會(APA)指出,冥想、深呼吸及放鬆活動可調節自主神經,改善腸道功能[15]。
- 睇搞笑片或同朋友傾計,都可令腸道「鬆一鬆」😂。
7️⃣ 持續症狀要睇醫生 🩺
- 香港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表示,若便秘持續超過三星期,或伴隨腹痛、便血,必須即時求診[16]。
🎤腸道唔順唔好怕,醫學有方法 👨⚕️✨
便秘唔單止係排便問題,更影響生活質素。透過高纖飲食、足夠水分、規律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大多數情況可有效改善。根據世界腸胃病學組織(WGO)[1]、美國腸胃病學會(AGA)[11]、香港衛生署[2]等權威機構嘅建議,本文所提方法皆經醫學實證,值得信賴👍。
遇到持續不適或有異常排便情況,記得搵醫生檢查,唔好拖延。腸道健康,幸福人生💪!
重要事項:本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參考,不涉及明示及/或暗示有關疾病及/或醫療的任何建議。使用任何藥物及/或補充劑前,必須先向您的專業醫護人員充分咨詢。
以上學術研究來源:
[1]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s for Constipation”
[2] 香港衛生署《男士健康:便秘》
[3] Mayo Clinic – Dr. John DiBaise, “Constipation and Digestive Disorders”
[4] BMJ 2022, “Dietary Fiber Intake in Urban Asia: 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
[5] 香港中文大學腸胃科研究《腸道蠕動與飲水量》
[6] NHS (UK), “Constipation Causes and Treatment”
[7] 振興醫院精神科 – Dr. 陳建志,《情緒與腸道神經關係》
[8] Harvard Medical School, “Drug-Induced Constipation Overview”
[9]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Travel-related Constipation Study”
[10] 丁香園《便秘與內分泌疾病關聯》
[11]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Constipation Clinical Practice Update”
[12]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Kiwi Fruit Efficacy Study”
[13] 台北榮總醫院《排便時間與腸道節律訓練》
[14] McGill University, “Probiotics and Digestive Health”
[15]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tress and Autonomic Gut Regulation”
[16] 香港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何時求醫?便秘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