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生村|糖尿病 一文睇清

香港有70萬糖尿病患者,除咗靠藥物控制,其實透過改變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飲食同運動,嚟維持血糖穩定。

健生村|糖尿病 一文睇清
健生村|糖尿病 一文睇清(通義千問AI製圖)

 最常見糖尿病嘅類型

類型 病因 可製造胰島素 原因 與生活習慣有無關? 咩人大機會患上?
一型 自身免疫系統會主動攻擊胰臟 β細胞 不可以 不明. 誘因有機會是病毒或其他細菌入侵免疫系統所致 無關 任何人
二型 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抗性身體對胰島素反應異常 可以 欠缺運動或家族史有關 有關 年長
癡肥
欠缺運動

糖尿病對健康嘅影響

風險類別 研究證實嘅影響
死亡風險 增加
死亡率 平均每 7秒 就有 1人 死於糖尿病
壽命 較健康人士短 6年
心臟病 & 中風 風險高出 1倍以上
癌症死亡率 比常人高出 25%
其他疾病風險 提升 腎病、肝病、腦退化症、感染 風險

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控制不當,血糖長期偏高及不穩定,可能導致併發症出現,分為急性同慢性兩種:

急性併發症

類別 影響
低血糖 可能導致頭暈、心悸、昏迷
高血糖 可能引發酮酸中毒、脫水

慢性併發症

類別 影響
心血管疾病 增加 心臟病、中風 風險
腎臟疾病 可能導致 腎衰竭,需要洗腎
眼部病變 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可能引致 失明
糖尿腳 足部周邊血管病變導致感染、潰瘍,嚴重者需要 截肢

 六類禁忌食物

要避免「禍從口入」,要留意以下六類食物係禁忌!

食物類別 例子 原因 建議選擇
高升糖(GI)水果 榴槤、香蕉、提子、龍眼、芒果、菠蘿、西瓜 糖分高,纖維少,會影響血糖穩定 低糖(GI)嘅水果:火龍果、奇異果、葡萄柚同蓮霧
加工過嘅澱粉 白飯、麵包、即食燕麥片、蛋糕、餅乾、薯條 糖分高,加埋反式脂肪,會令熱量同碳水化合物增加 糙米、馬鈴薯、地瓜、南瓜
炸嘢
快餐
炸雞、薯條、炸魚、炸蝦、炸魷魚
漢堡、三文治、汽水、果汁
熱量高,鈉同脂肪都高,會影響血糖控制 蒸煮食物:蒸餃、蒸魚、蒸蛋等
水煮食物:水煮蛋、水煮雞胸肉、水煮菜、水煮魚、水煮豆腐
清炒食物:清炒青菜、清炒豆腐、清炒蝦仁、清炒牛肉片等
辣嘢 辣椒、蔥、蒜 有機會導致視網膜出血,令血管擴張 適量調味,避免過度辛辣
醋:蘋果醋、黑醋
香草與香料:如迷迭香、百里香、肉桂、薑黃、檸檬汁、洋蔥
低鈉豉油或者天然發酵醬料
濃茶
咖啡
濃茶:普洱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發酵程度較高,咖啡因含量亦較高
咖啡: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美式咖啡(Americano)、法式濃咖啡(French Press)
血糖唔穩定,有機會影響睡眠,仲可能令營養流失 淡茶:如麥茶、決明子茶、黑豆茶
無咖啡因花茶:洋甘菊茶、薰衣草茶、玫瑰花茶
穀物茶:玄米茶、蕎麥茶
紅肉
加工肉
牛肉、豬肉、羊肉
火腿、培根、臘肉
飽和脂肪多,加埋膽固醇高,可能影響胰島素嘅作用 魚類:三文魚、鱈魚、沙丁魚、鯖魚
瘦肉:瘦牛肉、瘦豬肉、雞胸肉

 有研究指出,少食多餐可能更有助於穩定血糖,減少血糖大上大落,同時提高胰島素敏感度,令身體更有效地利用血糖! 🍽️💪

一星期食譜

唔好以為糖尿病就要咩都戒口,其實一日可以食足六餐,仲可以有甜品!
🍰🎉 最緊要係「食得精明」,唔係「咩都唔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早餐 0800 ● 吞拿魚麥包三文治

● 低糖脫脂奶
● 早餐全麥穀物片

● 低糖脫脂奶
● 番茄肉絲湯通粉

● 無糖杏仁奶
● 全麥饅頭

● 無糖杏仁奶
● 生菜雞絲湯意粉

● 無糖豆漿
● 番茄雞蛋麥包三文治

● 低脂低糖朱古力奶
● 紅莓乾及原味果仁

● 麥皮脫脂奶
上午茶點 1000 蘋果 士多啤梨 火龍果 黑莓 牛油果
午餐 1300 ● 鮮蝦雲吞湯米粉

● 焯菜(走油)
● 和風番茄牛肉飯

● 清蒸菜
● 意式香草大蝦意粉

● 田園沙律(少醬)
● 白切雞飯(去皮)

● 清蒸菜
● 野菜豚肉拉麵 ● 冬瓜海鮮湯飯 ● 蝦餃、燒賣、牛肉腸粉、雞包

● 焯菜(走油))
下午茶點 1500 奇異果 木瓜 零糖乳酪 蓮霧 無鹽果仁 芭樂 番茄仔
晚餐

(四人分量)
1900 番茄香茅鮮蝦湯 雜菜雞湯 冬瓜湯 豆腐蔬菜湯 香菇湯 黑木耳湯 秋葵湯
西蘭花炒帶子 蘑菇焗雞 四蔬炆豬肉 松子馬蹄碎肉 蘑菇粟米魚柳 彩蔬拌魚柳 田園生菜包
香茅肉絲 翡翠蝦餅 香草三文魚薯餅 翡翠蝦餅 香茅蒜片焗雞 果香肉丁 煎釀燈籠椒
菇菌炒雜菜 肉崧香葉炒四季豆 肉崧蒜茸茄子 菇菌炒雜菜 肉崧香葉炒四季豆 肉崧蒜茸茄子 菇菌炒雜菜
糙白米飯 紅白米飯 多榖麥飯 藜麥白米飯 糙白米飯 紅白米飯 多榖麥飯
甜品 2030 燉蛋 菊花紅豆糕 豆沙糯米糍 桂花煮梨 無糖豆腐花/涼粉 燉蛋 啤梨果凍
重要事項:本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參考,不涉及明示及/或暗示有關疾病及/或醫療的任何建議。使用任何藥物及/或補充劑前,必須先向您的專業醫護人員充分咨詢。

以上學術研究來源:

https://www.yda.org.hk/zh-hant/與我們同行-2/糖尿資訊館/家長篇/甚麼是糖尿病/

https://diabetes-hk.org/complication/

https://www.schsa.org.hk/tc/6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10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