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生村|🫀心臟衰竭先兆警示 🚨
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 HF)係指心臟泵血功能減弱,令氧氣無法有效供應全身器官,導致一連串症狀。
根據歐洲心臟學會(ESC)、美國心臟學會(AHA)同《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統計,全球影響超過6000萬人,識別早期先兆至關重要。
🔎 9 大心臟衰竭早期先兆
氣喘與呼吸困難 😮💨
肺部可能積水,令呼吸變得困難,尤其夜晚瞓低或運動時更明顯 。
腳腫與水腫 🦶
液體積聚於腳踝、腳部甚至全身,着鞋感到緊或腳有壓痕。
疲倦與耐力下降 😴
心臟供血不足,令日常活動都容易攰、喘氣。
乾咳或咳出白色/粉紅色泡沫 🤧
肺積液可能導致夜間咳嗽加劇,嚴重者咳出粉紅色泡沫,需即時就醫。
體重快速上升 ⚖️
一星期內無原因增磅,可能係水腫徵兆。
心悸或心跳異常 💓
包括心跳加速、心律不整或感覺「跳漏」。
夜尿頻繁 🚽
液體於夜間回流腎臟,導致頻繁起身小便。
腹脹與肝功能異常 😣
右心衰竭可引起肝充血,導致腹脹、食慾減退甚至黃疸。
嚴重症狀:休克或猝死 ⚡
心律失常或血壓過低可能導致昏厥或失意識。
🩺 為何要及早識別?
- 🛡️ 降低住院與死亡風險:研究顯示,自我管理可減少併發症與住院率
- 🩹 改善生活質素:藥物治療結合生活習慣轉變,可大幅減輕症狀
- ⏰ 爭取黃金治療時機: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早期介入更為重要
🌱 預防與應對建議(詳盡版)
🥗 健康生活習慣改善
- 戒煙限酒:減低心肌受損風險
- 低鹽低油飲食:每日鹽分建議 <1500mg
- 適量有氧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快步行、游泳等
- 控體重與壓力管理:避免肥胖與過度壓力
🩺 定期心臟檢查與早期偵測
- 心電圖(ECG):偵測心律異常
- 心臟超聲波(Echo):評估心室功能
- 血液檢查 BNP/NT-proBNP:心衰生物指標
- 高危群定期監察: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 配合醫囑治療
- ACE抑制劑/ARB:改善收縮功能
- β受體阻滯劑:減慢心率
- 利尿劑:減輕水腫
- MRA類藥物:控制病情惡化
- 💊 所有藥物需按醫生指示服用
📋 自我監察與病情管理
- 每日量體重與血壓:偵測水腫變化
- 症狀日誌:記錄喘氣、咳嗽、心悸頻率
- 建立支援系統:包括親友、App或病友小組
⚠️ 溫馨提示:如果你或家人有以上症狀,唔好拖,盡快搵醫生檢查!💙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保護你嘅心臟健康!
重要事項:本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參考,不涉及明示及/或暗示有關疾病及/或醫療的任何建議。使用任何藥物及/或補充劑前,必須先向您的專業醫護人員充分咨詢。
以上學術研究來源:
[1] Ponikowski, P., et al. (2016). 2016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7(27), 2129–2200.
[2] Yancy, C. W., et al. (2013). 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62(16), e147–e239.
[3] McMurray, J. J. V., et al. (2019). Global Burden of Heart Failure: A Comprehensive and Updated Review of Epidemiology.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16(1), 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