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紐約MRI致命意外

2025年7月16日,美國紐約長島西布里(Westbury)嘅Nassau Open MRI發生一宗令人心痛嘅意外。一名61歲男子Keith McAllister陪太太Adrienne Jones-McAllister去做MRI檢查,卻因一場因疏忽嘅事故,付出咗人生最沉重嘅代價。

紐約MRI悲劇:一條項鍊,無可挽回嘅代價 💔

  • 事發經過 😞:Adrienne完成膝蓋掃描後,因行動不便,技術員請Keith進入掃描室幫手。Keith戴住一條重達20磅(約9公斤)嘅金屬項鍊——佢平時用來健身嘅鎖鏈。MRI機嘅超強磁場(比地球磁場強數萬倍🧲)瞬間將條鎖鏈同Keith猛力吸向機器,佢遭受重創 。
  • 悲劇一刻 😢:Adrienne回想:「我眼見佢被機器吸過去,喺我懷裏失去氣力……我拼命叫人熄機,救佢!」遺憾嘅係,磁力太強,無人能即時阻止。Keith被送院後,喺7月17日因嚴重傷勢(可能包括窒息或頸椎損傷)離世。
  • 調查結果 🔍:Nassau縣警方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確認,Keith無授權進入掃描室,違反安全指引。MRI機嘅強大磁場可將金屬物件變成致命「兇器」,例如鎖匙、手機或氧氣瓶。
  • 啟示 💡:MRI檢查前,所有人必須除晒金屬物品,嚴格遵守指引。醫療機構應設金屬探測器同嚴格門禁,確保安全無虞。

香港醫療事故:沉重代價嘅警醒 😔

香港作為醫療水平先進嘅城市,仍然偶有醫療事故發生,令人痛心。以下係近年經確認嘅香港醫療事故案例,每宗都帶來寶貴嘅啟示:

2017年聯合醫院肝衰竭事故 💔

  • 事件:喺聯合醫院(United Christian Hospital),一名乙型肝炎帶菌者Tang Kwai-sze喺2017年8月因嚴重肝衰竭逝世。事故涉及兩名醫生喺病人接受兩次器官移植後,無為佢處方重要嘅抗病毒藥物,抵禦高劑量類固醇嘅副作用,導致肝衰竭。
  • 後果:醫務委員會進行紀律聆訊,兩名醫生被控疏忽,2023年1月更被警方以誤殺罪拘捕,事件引起公眾對醫生責任嘅討論。
  • 啟示 💡:醫生需嚴格審視病人病史,確保處方藥物合適;醫療機構要加強監督同培訓,確保程序無誤。

2019年伊利沙伯醫院插錯氣管事故 😢

  • 事件:喺伊利沙伯醫院(Queen Elizabeth Hospital),一名病人因醫療導管錯誤插入肺部而死亡。事件因醫護人員未有嚴格遵從程序,導致致命錯誤 [10]。
  • 後果:醫院展開調查,事件引起公眾關注,促請政府同醫管局採取措施,例如增加醫護人手同改善輪班制度,減少疲勞引發嘅錯誤 [10]。
  • 啟示 💡:醫療程序需嚴格執行檢查同確認步驟;醫管局應確保醫護人員有足夠休息同資源。

2023年聯合醫院手術燈墮下事故 😖

  • 事件:2023年2月,聯合醫院一間手術室內,一盞手術燈因固定裝置問題墮下,擊中一名麻醉助理,造成輕傷。當時手術室無病人,無影響其他手術。
  • 後果:醫管局高度重視,立即檢查全港29間手術室嘅手術燈,暫停使用同款設備,並展開全面安全檢查。
  • 啟示 💡:醫療設備需定期檢查同保養,確保硬件安全;醫療機構要主動排查潛在風險。

其他國際醫療意外:沉重代價嘅啟示 🩺

除咗香港嘅事故,國際上嘅醫療意外同樣帶來深遠啟示:

2001年美國MRI氧氣瓶事故 😔

  • 事件:喺紐約西徹斯特醫療中心,6歲男童Michael Colombini喺MRI檢查時,因金屬氧氣瓶被帶入掃描室,磁場吸入氧氣瓶,擊中男童頭部,奪去人生。
  • 影響:促成全球MRI安全指引改革,設立「MRI安全週」(7月20-26日) 。
  • 啟示 💡:醫療人員同家屬需接受嚴格培訓,確保MRI室無金屬物件。

2018年印度MRI致命意外 💔

  • 事件:印度孟買一間醫院,32歲男子Rajesh Maru帶金屬氧氣瓶入MRI室,磁場吸入氧氣瓶,撞向Rajesh,仲可能因爆裂吸入液態氧,當場逝世。
  • 後果:警方控告兩名職員疏忽致死,突顯安全漏洞。
  • 啟示 💡:MRI室入口需嚴格篩查,確保機器關閉前無人進入。

2023年加州MRI護理員受傷 😖

  • 事件:加州紅木城Kaiser Permanente醫療中心,護士Ainah Cervantes喺MRI室被金屬病床同機器夾住,造成重傷。事故因未經培訓職員帶病床入室。
  • 調查:發現無監督同安全警報失靈,被罰款1.8萬美元。
  • 啟示 💡:只允許受訓人員進入MRI室,安全系統需定期檢查。

美國誤診危機 😢

  • 數據:2023年Johns Hopkins Medicine研究顯示,美國每年約25萬至79.5萬人因醫療誤診死亡或傷殞。中風、敗血症同肺癌常被誤診,特別影響女性同少數族裔。
  • 影響:延誤治療造成無可挽回嘅傷痛。
  • 啟示 💡:病人需提供詳細病史,必要時尋求第二意見;醫生要認真評估症狀。

英國NHS醫療疏忽 😔

  • 現況:英國NHS近年因醫療疏忽賠償達數十億鎊,產科失誤最嚴重,例如延誤剖腹產導致嬰兒腦損傷或死亡。
  • 影響:家庭心碎,促使醫療系統反思。
  • 啟示 💡:醫療機構需加強培訓同資源分配,減少人為錯誤。

總結:以沉重代價換取安全啟示 🙏

Keith McAllister嘅離世,連同香港同國際嘅醫療事故,付出咗無比沉重嘅代價,令我哋為 passing 嘅人生感到深深哀痛。😞 一條項鍊、一個醫療程序嘅疏忽,甚至一次誤診,都可以改變一個家庭嘅命運。呢些悲劇帶來嘅啟示係:MRI檢查同醫療過程需要絕對謹慎。病人同家屬要除晒金屬物品,遵從指引;醫療機構要完善安全措施,例如加裝金屬探測器、加強培訓同設備檢查;醫護人員需嚴格執行程序,確保病人安全。願呢些啟示化為行動,讓香港同全球嘅醫療更安全,無人再承受咁沉重嘅代價。🕯️

資料來源:

  1. NPR. (2025, July 20). Man dies after being pulled into MRI machine in Long Island facility. Retrieved from NPR website.
  2. NY Times. (2025, July 21). Fatal MRI accident in New York highlights safety concerns. Retrieved from NY Times website.
  3. CBS New York. (2025, July 20). Long Island MRI death: Investigation underway after man pulled into machine. Retrieved from CBS New York website.
  4. The New York Times. (2001, August 1). Boy, 6, dies of skull injury during M.R.I. Retrieved from NY Times website.
  5. The Guardian. (2018, January 30). Indian man dies after being sucked into MRI machine. Retrieved from The Guardian website.
  6. ABC News. (2023, February 23). Nurse injured in MRI accident at Kaiser Permanente facility. Retrieved from ABC News website.
  7. Johns Hopkins Medicine. (2023). Diagnostic err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trieved from Johns Hopkins Medicine website.
  8. The Guardian. (2024, April 10). NHS faces rising costs from medical negligence claims. Retrieved from The Guardian website.
  9. Hong Kong Lawyer. (2023, June 9). When a medical blunder becomes a crime. Retrieved from Hong Kong Lawyer website.
  10.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9, December 18). Time to get serious about medical accidents in Hong Kong. Retrieved fro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website.
  11.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3, February 19). Hong Kong public hospitals undergo citywide safety checks after medical worker injured by falling surgical light. Retrieved fro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