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員變屋主🚪小米智能門鎖「認錯人」自動開門(有片)

📰  近年智能家居產品愈來愈普及,尤其係配備人臉識別功能嘅智能門鎖,成為唔少香港人追求安全與便利嘅新選擇。不過,科技雖然進步,安全漏洞亦隨之而來。近日內地一宗小米智能門鎖「認錯人」事件引起廣泛關注——門鎖竟然錯誤識別外賣員為屋主,自動開門,令屋主與外賣員都一臉錯愕😳。

0:00
/0:33

小紅書網民轉寄分享事件經過。(資料來源:小紅書)

🔍 事件經過一覽

根據中國網民及新聞報導,事主史先生表示,佢家中使用嘅係小米智能門鎖 2 Pro,具備 AI 3D 結構光人臉識別功能。事發當日,佢喺床上休息,並要求外賣員將食物掛喺門柄上。點知外賣員轉身離開時,門鎖竟然「成功」識別佢面容,自動開門。

史先生即時自拍留證,證明自己當時喺屋內,並非門外操作。佢表示:「外賣員同我臉型確實有啲似,但錯誤識別陌生人真係第一次,完全不能接受。」 

涉事小米智能門鎖2 Pro。(資料來源:小米官方網站)
涉事小米智能門鎖2 Pro。(資料來源:小米官方網站)

🧠 人臉識別技術有幾可靠?

雖然小米客服強調產品符合國家門鎖行業標準,並會安排工程師上門檢查,但事件暴露出人臉識別技術潛在風險。

🔬 根據《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期刊2020年一項研究指出,人臉識別系統喺光線不足、角度偏差或面部遮擋情況下,識別錯誤率可高達15%[1]。

👨‍⚕️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教授陳志偉曾表示:「現時人臉識別技術雖然成熟,但仍有機會因面型相似或系統訓練不足而出現誤判。」[2]

🧪 此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史丹福大學(Stanford)聯合研究亦發現,某些人臉識別系統對深膚色人士識別準確率低至65%,反映技術仍有改進空間[3]。

📱 小米回應與用戶反應

小米方面表示會記錄並核實事件,並安排師傅上門檢查門鎖情況,亦會將問題反饋至總部專員跟進。

📱 網民反應一針見血

國內網民紛紛留言,語氣幽默又帶批判

  • 「该说不说,这开门速度是杠杠快!🚪💨」
  • 「小米之前还有半夜自动开门Q的事件,小米智能门锁成功帮户主找到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
  • 「这是你失散的儿子,快感谢小米。😂」
  • 「这还修!还想继续用?!🔧」
  • 「检修?怎么检?从技术层面来说,指纹比面容靠谱很多🧠」
  • 「不是3D结构光吗?这么不靠谱🤔」
  • 「越是智能越是不安全,最安全的还得是机械锁🔐」
  • 「上门检修可以,检修得好不好,还得这个外卖小哥来验证👨‍🍳」

🧭 科技便利與安全之間的平衡

智能門鎖本意係提升居家安全與便利,但今次事件提醒大家,科技唔係萬能,安全措施仍需多重保障。用戶應定期更新軟件、設定多重驗證方式(如指紋+人臉),並保持警覺。

🔐 最終,智能門鎖係工具,唔係絕對防線。科技進步之餘,亦要有制度監管與技術審核,先至可以真正保障用戶安全。

如果你都用緊智能門鎖,會唔會考慮加返傳統鎖匙做後備?🔑

資料來源:

[1] Buolamwini, J., & Gebru, T. (2018). "Gender Shades: Intersectional Accuracy Disparities in Commercial Gender Class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Gender Shades Study

[2] 陳志偉教授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2023年技術研討會演講摘錄。

[3] MIT & Stanford Joint Study on Facial Recognition Bias,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2020.
Study Summary